概 述
一、路面概況:
一級路網裂病害
一級路表層磨光
一級路局部龜裂和輕微車轍
二級路大面積網裂嚴重和輕微車轍
二級路大面積龜裂嚴重
二級路局部泛油
二、道路表觀目測:
1、一級公路:道路表面磨光、局部網裂及反射裂縫、輕微壓密性車轍。
2、二級重載路:大面積網裂龜裂及反射裂縫較為嚴重、局部泛油、表面磨光、輕微壓密性車轍、表層瀝青老化
三、路況綜合分析:
從路況表觀分析,綜上路段基層承重性較好,無明顯基層失穩導致的病害現象,受使用年限、氣候、重載車輛及材料老化等原因導致的表層病害較為嚴重,在局部封閉交通的情況下,采用快速路面機能恢復技術施工,有效緩解了路段的交通壓力,延長公路壽命。
四、建議施工技術方案:
非挖補病害噴補處置+
復合纖維開普封層罩面
五、技術摘要:
該文介紹非挖補病害噴補處置+復合纖維開普封層罩面的概念及特點,通過對較好基層的舊路面病害部分進行非挖補噴補修復、調平后,在原路面新建一層表面磨耗層罩面,延緩路面網裂的產生及蔓延、阻止瀝青的老化,快速恢復路面機能,從而達到推遲路面的破壞及大修和重建時間,延長路面壽命5-8年,廣泛用于高等級及國省干線公路的路面機能恢復瀝青網sinoasphalt.com。
關鍵詞:非挖補病害噴補處置、纖維應力吸收、開普封層、纖維微表處
參考依據:交通部頒布的《公路瀝青路面施工技術規范》、《微表處施工技術指南》及開普封層路用結果。
六、工藝介紹及特點:
1、非挖補病害噴補處置及調平技術:
是指采用專用進口噴補設備將高濃高粘乳化瀝青、單一粒徑石料,通過相應比例將粘結材料和礦料同時高壓噴補在路面病害部位的一種施工工藝,其技術原理是高粘裹覆、石料嵌鎖、高壓壘疊能夠深入病害縫隙,在凹陷部位逐層壘疊而形成的一個新的結構層面,從而解決了普通開挖修補后所產生的壓密性坑槽沉降問題,優良的防水效果阻止了外來水潴留,而形成動力水的物理性病害的再度產生。
2、復合纖維開普封層罩面技術:
是指由纖維應力吸收層在基礎上加鋪MS-Ⅲ型纖維微表處,而形成的具有高耐久性和高物理性的復合薄層機構,其總厚度為1.0-1.5cm。
1)、纖維應力吸收層:是指采用纖維同步封層設備同時灑(撒)布瀝青粘結材料和纖維及碎石,而形成新的應力吸收中間層的一種新型道路建養技術。
其封層結構為1層瀝青+1層纖維+1層瀝青+1層碎石連續施工。纖維在上、下兩層均勻灑布的瀝青結合料中呈亂向均勻分布、相互搭接,與瀝青結合料形成網絡纏繞結構,纖維同步碎石封層的獨特結構具有較高的張力與彈力,有效地提高了封層的抗拉、抗剪、抗壓和抗沖擊強度等綜合力學性能,類似在新建道路基層和面層之間或原有路面基礎上加鋪了一層具有高彈性和高強度的防護網墊。對應力具有較強的吸收和分散功能,通過高壓噴灑,使性能優良的改性乳化瀝青有效的灌入原路面裂縫,阻止原裂縫程度的加劇和蔓延,是加鋪層面與原路面形成粘結與鉸接的雙重作用,能夠有效的抵御基層裂縫繼續向表層反射,從而提高加鋪路面與原路面的粘結力與穩定性。
2)、纖維微表處:是指采用專用機械設備將水基聚合物粘結材料、級配集料、纖維、填料、水和必要的添加劑按照設計比例拌合成漿狀鋪筑在原路面上,并很快開放交通的。
從纖維微表處結構原理來看,水基聚合物混合料是由水基有機聚合物粘結材料無機纖維材料和水硬性材料水泥形成的復合有機水硬性新材料,復合材料中水基有機聚合物粘結材料脫水表現出結合力,水泥則需要經過水化過程結晶固話,纖維在固化中形成加筋作用,三者相互成條件,形成了立體網狀的微觀結構,因而兼具有機和無機材料的雙重優勢,可有效提高其路面穩定性、耐久性、抗滑性、抗裂性。
七、非開挖病害噴補修復+
復合纖維開普封層罩面技術特性:
1、非開挖快速病害修復,使修復過的基層病害部位不會出現壓密性沉降,保證路面平整度。
2、基層病害部位縫隙一次性飽和填充,降低、避免和阻止裂縫的再次出現蔓延。
3、能夠解決路面裂紋處的應力或車輛荷載產生集中應力,通過纖維封層的鍵位交錯分散,可以有效延緩路面裂紋反射和產生。
4、水基有機聚合物粘結材料無機纖維材料和水硬性材料混合攪拌攤鋪形成的網狀結構提,成型后碎石被結合料網狀結構緊緊裹縛,形成一個復合的力學嵌鎖體系,能有效抑制骨料的滑移、脫落。
5、纖維層具有高彈性模量值,延伸力強,其抗拉強度遠遠大于溫度變化帶來的收縮應力,降低了面層的低溫脆裂性,能夠有效抑制瀝青路面的低溫收縮裂縫的產生,有效避免水損害。
6、纖維開普封層致密的網絡纏繞結構以及起到加筋和橋接作用的纖維對前后兩層瀝青結合料油分的吸附,能有效阻止瀝青的流動,起到高溫穩定、增韌阻裂的作用。
7、由于非挖補噴補、纖維開普封層均采用冷鋪冷拌的方式完成,具有節能環保、作業半徑大、施工速度快,開放交通時間快等優點,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應用。
八、施工材料要求:
1、材料種類:
乳化瀝青:PCR陽離子中裂、PCR高濃高粘乳化瀝青、BCR陽離子慢裂快凝
集 料: 粗、細集料
纖 維: 進口無堿纖維噴射紗
乳化 劑: 美國進口特索勒陽離子中裂、陽離子慢裂快凝
改性 劑:美國進口特索勒丁苯膠乳
水: 采用飲用清潔水(PH7)
填料及礦粉:符合規范要求的水泥及礦粉消石灰.
1.1 本項工程對礦料的要求
表一 粗集料質量技術指標
試驗項目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石料壓碎值(%) | ≤26 | T0316 |
洛杉磯磨耗值(%) | ≤28 | T0317 |
石料磨光值(PSV) | ≥42 | T0321 |
表觀相對密度 | ≥2.6 | T0304 |
吸水率(%) | ≤2.0 | T0304 |
堅固性(%) | ≤12 | T0314 |
針片狀顆粒含量(%) | ≤15 | T0312 |
水洗法<0.075㎜顆粒含量(%) | ≤1 | T0310 |
軟石含量,% | ≤3 | T0320 |
與瀝青的粘附性 | ≥4級 | T0616 |
表二 細集料質量技術要求
指標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表觀相對密度 | ≥2.5 | T0328 |
堅固性(>0.3mm部分)(%) | ≤12 | T0340 |
含泥量 (<0.075mm含量),(%) | ≤3 | T0333 |
表三 集料混合料質量技術要求
指標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砂當量(合成礦料中<4.75mm部分)(%) | ≥65 | T0334 |
1.2 本工程集料(5-9.5mm、3-5mm、0-3mm規格)選擇堅硬、粗糙、耐磨、潔凈的灰綠巖,各種規格石料進場后嚴格分類堆放, 經過篩料機篩除超粒徑顆粒,嚴格按照配合比設計配料。礦料級配根據實際情況將采用MS-Ⅱ型和MS-Ⅲ型兩種(見表四):
表四 纖維微表礦料級配范圍表
篩子尺寸 | 通過各篩孔的百分率(%) | |
MS-Ⅱ型 | MS-Ⅲ型 | |
9.5 | 100 | 100 |
4.75 | 95~100 | 70~90 |
2.36 | 65~90 | 45~70 |
1.18 | 45~70 | 28~50 |
0.6 | 30~50 | 19~34 |
0.3 | 18~30 | 12~25 |
0.15 | 10~21 | 7~18 |
0.075 | 5~15 | 5~15 |
一層的適宜厚度(㎜) | 4~7 | 8~10 |
1.3.本工程對改性乳化瀝青的要求
表五 纖維微表改性乳化瀝青的主要技術指標
測試項目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
類型(破乳速度) | BCR | ||
篩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電荷 | 陽離子正電(+)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瀝青標準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發殘留物含量,% | ≥60 | T0651 | |
蒸發殘留物性質 | 針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軟化點,℃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貯存穩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表六 噴補改性乳化瀝青要求
測試項目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
類型(破乳速度) | PCR | ||
篩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電荷 | 陽離子正電(+)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瀝青標準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發殘留物含量,% | ≥68 | T0651 | |
蒸發殘留物性質 | 針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軟化點,℃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貯存穩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表七 纖維應力吸收改性乳化瀝青的主要技術指標
測試項目 | 技術要求 | 試驗方法 | |
類型(破乳速度) | PCR | ||
篩上剩留物(1.18㎜),% | ≤0.1 | T0652 | |
電荷 | 陽離子正電(+) | T0653 | |
恩格拉粘度E25 | 3-30 | T0622 | |
瀝青標準粘度C25,3 (s) | 12-60 | T0621 | |
蒸發殘留物含量,% | ≥55 | T0651 | |
蒸發殘留物性質 | 針入度 (100g,25℃,5s)0.1㎜ | 40-100 | T0604 |
軟化點,℃ | ≥57 | T0606 | |
延度 5℃,㎝ | ≥20 | T0605 | |
溶解度(三氯乙烯),% | ≥97.5 | T0607 | |
貯存穩定性 | (1天),% | ≤1 | T0655 |
(5天),% | ≤5 | T0655 |
1.4、本工程對纖維要求
表八 纖維主要技術指標
技術指標 | 剪切長度 | 密度 | 含水率 | 纖維直徑 | 彈性模量 | 抗拉強度 | 用量 |
單位 | mm | g/cm3 | % | um | Gpa | Mpa | g/㎡ |
指標值 | 60 | 2.46 | ≤0.5 | 11-17 | 85-93 | >1500 | ≥60 |
九、施工工藝流程
十、施工圖片